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闽师实验〔2024〕1号
发布时间:2024-02-03 浏览次数: 321

各有关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已经2023年第20次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2423日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学校财产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范》《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等文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实验室指各学院、直属单位(研究所、中心)(以下简称各有关单位)开展教学、科研、实训、技术服务等活动的所有实验场所,包括实验准备室、试剂室、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暂存点、材料仓库和其他附属用房等。

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 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管理差异,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与主要职责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党政办公室、保卫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学技术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

第五条 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一)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制定与完善学校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及时发布上级部门有关文件或传达有关精神;落实各相关单位安全责任书签订工作;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实验室安全全周期管理工作机制,指导、督查、协调各有关单位做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组织或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通报有关职能部门,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必要时报领导小组研究决策;建立实验室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公布举报邮箱、电话和信箱。

(二)保卫处: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楼)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验场所公共区域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和管理指导监督实验室内部消防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实验室消防安全演练。

(三)科学技术处:协助做好科研实验项目(课题)入库前的安全性评估工作;根据学校科技伦理管理制度落实科研项目的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督;指导各类平台建设或补助经费中实验室安全相关工作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使用;配合做好科研类实验室的安全督查工作。

(四)教务处:协助做好指导本科教学实验项目立项前的安全性评估工作,以及本科教学类实验课题实施前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配合开设本科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配合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项目)中安全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使用;配合做好教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督查工作。

(五)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集团:主要负责指导各有关单位做好实验室(楼)基础设施日常检查维护;按程序开展实验室(楼)基础设施修缮工作,督促各有关单位做好修缮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实验室(楼)水电保障和用水用电审核,配合各有关单位做好水电安全事件处理;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指导下督促物业做好实验室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六)基建处:按照国家有关建筑物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实验楼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

(七)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处)、人事处:主要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的核岗定编工作,对相关教职员工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奖励处罚,将实验室安全考核纳入相关教职工岗位评聘、晋职晋升、年度考核、评奖评优工作,配合做好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核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督导人员的绩效额度。

(八)财务处:主要负责学校实验室安全常规经费预算的安排。

(九)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主要负责指导各有关单位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考核,协助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负责违反实验室安全制度学生的处分。

(十)其他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做好实验室安全相关工作。

第六条 各有关单位应切实履行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确定党政负责人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实验室安全分管领导,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建设,组织签订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书。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工作计划,督促落实本单位各类实验室具体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

(三)保障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

(四)做好本单位实验室(楼)基础设施、消防、安防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五)组织开展实验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等级认定工作,并审核确认。

(六)组织、协调、配合各项实验室安全检查与评估,根据需要设立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督查队伍,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组织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七)组织开展专业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和契合学科特点的应急演练,针对有重要危险源的单位和专业开设安全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对演练内容、参加人数、效果评价等进行有效记录。

(八)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信息的上传下达,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实验室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控预警系统。

第七条 各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全面承担所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开展本实验室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操作工艺、设备使用、试剂或气体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评估,并记录在档。

项目负责人(含教学课程任课教师)是项目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须对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及现场处置方案。

第八条 各有关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本单位实验室安全的具体工作;各实验室负责人应指定安全员,负责本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实验室负责人应与相关实验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

第九条 凡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剧毒、易制爆、易制毒、爆炸品等)、危险气体(易燃、易爆、有毒、窒息)、动物及病原微生物、辐射源及射线装置、放射性同位素及核材料、危险性机械加工装置、强电强磁与激光设备、特种设备等重要危险源的教学、科研项目,应经过风险评估后方可开展实验活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在未切实落实安全保障前,不得开展实验活动。  

第十条 在实验室学习、工作的所有人员对实验室安全和自身安全负有责任,应做到:

(一)接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所在单位和实验室组织的安全教育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

(二)遵循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实验室安全应急方案、应急电话号码、应急设施和用品的位置和用法,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开展实验,配合各级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员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

(三)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指导教师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安全性审查,落实安全措施。

(五)临时来访人员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

第三章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主要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对师生开展专业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及各种预案演练等活动。通过案例式教学、规范性培训和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引导师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开展实验,不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科学认知水平。

(二)加强对实验教师、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新进实验教师应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每年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1次,考试和培训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内容。

(三)积极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形式。统筹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阵地,刊播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第一入心、入脑,成为行为习惯。

第十二条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实验室安全准入、审核和报备管理;(二)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三)实验室化学安全管理;(四)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六)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七)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八)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九)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十)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十一)实验室保密安全管理等。具体管理规范和要求详见附件。

第四章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整改

第十三条各有关单位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

(一)在节假日放假前、每学期开学初和放假前须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

(二)各有关单位至少每月开展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1次,检查应全覆盖、不留死角,做好记录并留存档案。

(三)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至少每周开展自查1次,做好记录并留存档案。

(四)实验室安全员应每天对实验室进行自查,坚持“每日三查”(即入室前、工作时、离开前进行自查,并完整保留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

(五)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督查。

第十四条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二)实验室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实验室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四)实验室重大危险源规范使用和处置情况;

(五)实验室(楼)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消防安防等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及运行情况;

(六)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

(七)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十五条 各有关单位应对监督检查或自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及时梳理,按要求限期整改,做好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的“闭环管理”,确保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并将相关整改情况报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对于无理由而未及时整改的安全隐患,或者明知有安全隐患而多次违规操作、拒不整改的实验室或个人,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有权停止其实验和作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凡被责令整改的实验室,应采取相应措施限期整改,经有关职能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第五章  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置与奖惩

第十七条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实验室技术安全特点、危险有害因素,编制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落实职责分工,明确灾情报告、人员疏散、事故急救等各环节程序。

第十八条 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第一时间向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紧急情况时可直接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或拨打相应的应急救援电话。各有关单位接报实验室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保护好现场,并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后,事故当事人、实验室相关人员以及事故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明确事故性质,分清事故责任,客观公正地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并严格落实整改措施。

事故单位应将事故当事人陈述、处理意见和整改情况向学校报告。

第二十条 实验室安全工作纳入各有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评比内容,作为教职工岗位评聘、晋职晋级、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能履职尽责的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价中予以批评和惩处。具体考核办法由组织部、文明办、教师工作部(处)、发展规划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建立问责追责机制。对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开展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事故责任,依法依规依纪处理。对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将追究相关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因发生责任事故而造成不良后果和财产损失的,将视情依规依纪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并赔偿经济损失;对造成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规定或实施细则,并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心)备案。

本办法未涵盖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

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内容


一、实验室安全准入、审核和报备管理

(一)将实验室安全知识纳入新生始业教育和考核内容,新生必须通过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方可进入实验室接受实验训练。

(二)对从事实验的学生开展涵盖学院、学科(专业)和指导教师的三级培训,严格实验室安全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涉及化学、生物、辐射等高风险实验作业,学生不能独自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必须有教师现场指导或至少1位同学陪同,实验过程中以上人员必须全程值守。

(三)建立实验室分级分类年检制度,评估管控措施规范性,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消除隐患。对实验所需物品,建立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处置全流程安全监控制度。

(四)应把安全风险评估与审核作为立项新建实验室的必要条件。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场所,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方案进行安全评估,明确和落实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充分考虑安全环保因素,严格审核把关流程,并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报告,获批后方可实施;对实验室小型改建,应采用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的材料,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不得影响消防设施使用。项目建设验收时,要同步进行安全验收。

(五)对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项目要事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明确标识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重点对化学、生物、辐射等具有潜在危险、环境污染的实验项目进行严格审核、评估,规定应具备的安全设施、特殊实验室资质等条件,并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获批立项后须签订安全责任书。

二、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一)健全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保证消防器材定点储存,性能良好,任何人不得损坏、挪作他用。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确保消防器材不过期、不失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

(二)实验楼每层应在醒目位置张贴实验室消防疏散线路图,建立健全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三)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实验用加热设备和燃料的使用要符合防火要求。

(四)实验室须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普通实验室配备干粉灭火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验室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化学类实验室配备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沙土、灭火毯等。

(五)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了解不同火源所对应的灭火方法,熟悉本岗位的防火要求,掌握所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扑救初期火灾,熟悉火警、自救等程序。

(六)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实验室内所配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三、实验室化学安全管理

(一)化学品应配备专用储存空间,储存空间应做好通风、隔热、避光、防泄漏等安全措施;化学品应分类有序储存,配伍禁忌化学品和固体液体不得混放,涉及腐蚀性等化学品必要时应配备二次泄漏防护、吸附等装置;化学品应张贴显著完整清晰的标签。

(二)危险化学品须向具有生产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神药、爆炸品等购买前须经学校审批,报公安部门批准或备案后,向具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单位购买,并保留报批及审批记录;麻醉药品、神药等购买前还须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报批同意后向定点供应商采购。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强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教学、实验、科研及其活动环节的安全监督与管理,包括购买、运输、存贮、使用、生产、处置等全过程。

(三)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总量原则上不应超过100L100kg;其中易燃易爆性化学品的储存总量不应超过50L50kg,且单一包装容器不应大于20L20kg(按50平方米为标准,存放量以实验室面积比考量)。化学品须向具备合法资质的厂商购买。

(四)剧毒、爆炸、易制毒、易制爆等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管控试剂,严禁私自购买。应由使用人填报申购单,经所在单位、学校职能部门审核、备案后,报当地公安部门批准后,由具有相应危化品资质的供应商供应。

(五)剧毒化学品执行“五双”管理(即双人验收、双人保管、双人发货、双把锁、双本账),单独存放、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有专人管理并做好贮存、领取、发放情况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1年,防盗等技防措施符合管制要求;易制毒化学品应设置专用存储区或者专柜储存并有防盗措施,其中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账册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易制爆化学品存量合规,设立专用存储区或者专柜储存并有防盗与防爆措施,符合双人双锁管理要求;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神药应当有专用账册,设置专用存储区或者专柜储存,专用存储区与专柜的防盗等技防措施符合管制要求,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爆炸品单独隔离、限量存储,使用、销毁按照公安部门要求执行。

(六)建立危险化学品申购、领用、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记录和控制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使用台账,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处置,确保危险化学品领用与使用登记台账、采购与库存量之间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七)实验室气体必须从合格供应商采购,并建立台账。压力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并定期检测,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气瓶应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实验室内可燃气体和氧气不得超过1瓶,可燃性气体与助燃性气体不得混放。危险气体储存点应做好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储存地面应平整干燥。剧毒、易燃易爆气体应配备专用气瓶柜、设置气体报警装置和监控报警装置,张贴安全警示标识。存有大量惰性气体的较小密闭空间应加装氧气含量报警表。

四、实验室辐射安全管理

(一)辐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密封型放射源和非密封型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管理。采购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提交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方可采购。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规定,在获取环保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能开展相关实验工作,严格落实射线装置和放射源的采购、储存、使用、备案、处置等管理措施;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储存,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一起储存。

(三)涉辐实验室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参加专项培训,持证上岗。实验时严格遵守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操作规程,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应佩带个人放射计量仪,接受个人放射剂量监测。

(四)涉辐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安全、实验动物安全、生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安全等方面。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落实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备案工作,获得相应资质;规范生化类试剂、用品和实验动物的采购、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工作程序。

(三)细菌、病毒、疫苗、麻醉和精神类药品等实验样品必须专人负责,实行“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建立申购、领取、发放、使用、储存、销毁登记制度,作好详细记录;严禁乱扔、乱放、随意倾倒;不得在不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内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

六、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

(一)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化学品、生物制品、放射性同位素等废弃物的安全处置。学校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处置单位进行实验废弃物清运和处置,各有关单位应科学规范地做好实验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暂存。

(二)化学实验废弃物遵照《福建师范大学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办法》执行。

(三)生物活性实验废弃物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活和进行消毒处理。动物尸体或被解剖的动物器官必须按要求消毒,并用专用塑料袋密封后冷冻储存、统一处理。动物排泄物及与动物有关的垃圾必须消毒处理后方可运出。生物实验器械与耗材、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集,定期灭菌后进行回收处理;废弃的玻璃制品和金属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分类收集,统一回收处理。

(四)对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应尽可能采取正确的吸收方式,减少排放量;加强通风、除尘和个人防护设备的管理,确保人身和环境安全。实验废液废渣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

(五)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办理相关手续。待处理的废放射源必须妥善保管,严禁随意堆放、掩埋、焚烧和丢弃。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废弃装置,在没有取出放射源的情况下,不得对其装置进行任何处理。

七、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

(一)各有关单位应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应配备专人做好设备台账,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安全运行。仪器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用电安全规范,对具有危险性和安全隐患的设备采取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对超期服役的设备应及时报废,消除安全隐患。

(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业务和安全培训,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危险性的仪器设备,须在取得专职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其现场监管下,方可进行操作。

(三)高温设备应确保温控、绝缘等性能完好,与易燃易爆物和杂物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设备周边醒目位置须张贴高温警示标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电热烘箱禁止烘烤易燃易爆试剂及易燃物品,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断电,确认冷却至安全温度后方可离开。

(四)高压设备应制订相关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操作;专人管理,建立技术档案;压力大于0.1MPa且容积大于30L的压力容器,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压力容器登记卡》,操作人员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定期将高压设备的压力表送技术检测部门检测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

(五)高速设备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上机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具,开机前全面检查设备,确认安全后再进行操作;不在设备运转时对设备零部件进行检查、维修,不在长时间无人进出的场所单独使用大型高速运转类设备,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台设备工作时,只允许单人操作;工作结束后,擦净设备并进行适当维护,关闭设备电源开关,断开总电源,刀具、工具、量具分别放回规定地方。

(六)低温设备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处,周围不得有热源、易燃易爆品、气瓶等,保留一定的散热空间;严禁储存实验用品之外的物品,如食物饮品等,所有储存于冰箱及冰柜中的试剂均应密封、贴有规范的标签,并定期清洗冰箱及清除不需要的试剂。

(七)激光设备应配备安全屏蔽设施,激光器的激光箱及控制台上应粘贴警示标识;使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接受眼部检查,并定期复查;进行激光实验前,应除去身上所有反光的物品(如手表、指环、手镯等),避免激光光束意外折射,造成伤害;必须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激光实验,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切勿直视激光光束或折射光,避免身体直接暴露在激光光束之中。

(八)特种设备起重重量大于等于3t且提升高度大于等于2m的设备必须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须通过专门培训,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

(九)自制自研设备,要充分考虑安全与环保因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防止安全与环保事故的发生。

(十)大型仪器设备应制定管理、使用操作及维护保养等相关制度,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或教师专管,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并严格执行。

八、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

(一)加强实验室用电、用水管理,按相关规范安装用电、用水设施和设备,定期对实验室电源、开关、插座、水源、水管、水龙头等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多级联用插座板等。

(二)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不得超负荷用电;对电线老化等隐患应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操作人员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和用湿布擦电门,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切断。

(三)尽可能选择潜在危险性小的加热设备,实验室内严禁使用电取暖器、热得快、明火电炉等,加热设备的四周不能堆放纸箱等易燃杂物;使用人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使用完毕后拔掉插头,确定断电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九、实验室安全设施管理

(一)具有潜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须根据潜在危险因素和仪器设备类型,配置合适的消防器材、监控、烟雾报警、危险气体报警、应急喷淋、洗眼装置、通风系统(必要时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施。

(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检修和更新工作,确保其完好可用。

十、实验室环境安全管理

(一)张贴实验室安全制度标牌。各实验室必须明确安全责任人,并制作安全信息牌挂在门口;将有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及设备操作规程上墙;根据实验室的潜在危险情况粘贴警示标志;结合各自实验室的特点粘贴安全教育标语等,形成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二)建立实验室卫生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和督查实验室环境卫生,减少安全隐患;建立卫生值日制度,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仪器设备布局合理;实验材料、实验剩余物和废弃物应当规范、及时处置。

(三)注重实验室使用安全管理。实验结束时,实验室管理人员或使用人员必须查看仪器设备、水、电、气和门窗关闭等情况,确保实验室安全;实验过程中,必须有人值守;原则上不得在夜间进行实验,如确有需要的,必须向指导教师和单位报告,同时至少安排2人共同进行实验;不得在实验室留宿;节假日值班应将实验室安全巡查作为重要内容,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和报告。

(四)实施实验室出入登记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钥匙的配发和管理,严禁私自配制钥匙或借给他人使用;必须留有一套所有房间的备用钥匙,由单位办公室或大楼值班室保管,以备紧急之需;使用电子门禁的大楼和实验室,必须对各类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对门禁卡丢失、人员调动或离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办理报失或移交手续。

(五)加强实验室变更安全管理。对实验室使用功能或安全设施进行更改时,须报学校职能部门审核批准;相关人员变动时,及时做好实验室和设备交接手续,不留安全死角;搬迁实验室或处置废弃实验室时,要查清实验室存在的易燃易爆等各种危险品,逐一登记造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规范处理,在确认危险排除后,选择具有资质的处置单位对废弃实验室进行拆迁施工。

十一、实验室保密安全管理

(一)各实验室应按照密级对承担的科研项目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涉及国家安全秘密的,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二)各有关单位应定期对保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与实验室承担的涉密科研项目相关的测试数据、分析结论、阶段成果和各种技术文件,均须按科技档案和保密管理制度进行保管和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资料。如发生泄密事件,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对相关泄密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4小时安全在线电话:0591-22868110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微信公众号